产品参数 | |
---|---|
产品价格 | 电议 |
发货期限 | 商议 |
供货总量 | 不限 |
运费说明 | 一天 |
无缝钢管 | 20#、45#、Q345B |
产地 | 聊城 |
品牌 | 鑫森 |
无缝方管 | Q345B、20# |
冷拔无缝钢管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
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:
1、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,过冷度较大
2、正火后所得到的组织比较细,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一些。
退火与正火的选择 :
1、含碳量<0.25%的低碳无缝钢管,通常采用正火代替退火。因
为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防止低碳无缝钢管沿晶界析出游离三次渗碳
体,从而提高冲压件的冷变形性能;用正火可以提高钢的硬度,低
碳无缝钢管的切削加工性能;在没有其它热处理工序时,用正火可
以细化晶粒,提高低碳无缝钢管强度。
2、含碳量在0.25~0.5%之间的中碳冷拔无缝钢管也可用正火代
替退火,虽然接近上限碳量的中碳钢冷拔无缝钢管正火后硬度偏
高,但尚能进行切削加工,而且正火成本低、生产率高。
3、含碳量在0.5~0.75%之间的冷拔无缝钢管,因含碳量较高,
正火后的硬度显著高于退火的情况,难以进行切削加工,故一般采
用完全退火,降低硬度,改善切削加工性。
4、 冷拔无缝钢管含碳量> 0.75%的高碳或工具钢一般均采用球
化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,如有网状二次渗碳体存在,则应先进行正
火。退火是将冷拔无缝钢管加热到适当温度,保持一定时间,
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。缓冷是退火的主要特点,退火冷拔无
缝钢管一般随炉冷却至550℃以下时出炉空冷。退火是应用非常广
泛的热处理,在工模具或机械零件等的制造过程中,经常作为预备
热处理安排在铸锻焊之后,切削(粗)加工之前,用以前一道
工序所带来的某些缺陷,并为随后的工序做好准备。
退火目的①降低冷拔无缝钢管硬度,以利于切削加工;②各类
应力,防止冷拔无缝钢管变形;③细化粗大晶粒,改善内部组织为
终热处理做好准备。
双相不锈钢是集耐腐蚀性、高强度和易于制造加工等诸多优良性能于一身的钢类。其物理性能介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之间,但更接近于
铁素体不锈钢和碳钢。双相不锈钢已有近80年的历史,其显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。早期的牌号是铬、镍和钼的合金。 批锻轧双
相不锈钢于1930年在瑞典消费,并用于亚硫酸盐造纸工业。这些钢种是高碳双相不锈钢,其初的开发目的是为了减少晶间腐蚀问题。1930年芬兰消费
出双相不锈钢铸件,1936年法国取得 钢种,就是后来的Uranus50。二战后,AISI329不锈钢成为成熟的牌号并普遍用于硝酸安装的热交流器管道
3RE60是专为进步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断裂(SCC)性能而开发的 代双相不锈钢牌号之一;后来,锻造和铸造双相不锈钢牌号均用于各种加工工业,包括
容器、热交流器和泵。 代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性能,但在焊接状态下有局限性。焊缝的热影响区(HAZ)由于铁素体过多而韧性低,并且耐腐蚀性明
显低于母材。这些局限性限制了 代双相不锈钢的应用,通常仅限于非焊接状态运用。1968年不锈钢精炼和氩氧脱碳(AOD)工艺的创造,使一系列新不
锈钢钢种的产生成为可能。AOD所带来的诸多进步之一便是氮作为合金元素的刻意添加。双相不锈钢的氮合金化使得焊接状态下HAZ的韧性和耐腐蚀性接近
于母材成为可能。随着奥氏体稳定性的进步,氮也降低了有害金属间相的构成速率。第二代双相不锈钢具有氮合金化的特征。这一新的商品化停顿始于上世
纪70年代后期,正好与北海海上油气田的开发以及对具有优良耐氯离子腐蚀性能、良好的加工性能和高强度的 不锈钢的需求相吻合。2205成为第二代双相不
锈钢的主要牌号并普遍用于海上石油平台集气管线和处置设备。由于这类钢的强度高,允许在平台上停止减小壁厚和减重,使其应用有很大的吸收力。
双相不锈钢不断在不时开展,双相不锈钢包含一系列腐蚀特性各不相同的牌号,其腐蚀性能取决于它们的合金成分。现代双相不锈钢可分为五品种型:
* 不添加钼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如2304;
* 规范双相不锈钢如2205,是主要的钢种,占双相钢用量的80%以上;
* 25Cr双相不锈钢如合金255,PREN值小于40;
* 超级双相不锈钢(PREN值40~ 45),含25%~26%Cr,比25Cr双相不锈钢更高的钼和氮的含量,如2507;
* 特超级双相不锈钢,PREN值超越45的高合金化双相不锈钢。
鑫森通达无缝钢管有限公司产品根据“国标”制造,高质量的 陕西榆林镀锌方管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,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, 陕西榆林镀锌方管产品的每个部件都选自国内标准企业,还可根据客户要求用进口部件,只有不断提高 陕西榆林镀锌方管产品质量,才能满足客户日趋严格的质量要求,公司的发展源于自身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。在严格自身质量管理的同时,关健部件采用高品质进口产品。公司视 陕西榆林镀锌方管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,十分注重产品的不断开发和更新,强化质量保证体系,加强质量检测和监控。